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林下蚯蚓养殖的场地选择、养殖准备、养殖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林下蚯蚓养殖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arthworm Breeding under Forest in Hebe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5T 43-2022《林下蚯蚓养殖技术规程》是河北省邢台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为规范林下蚯蚓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选址与设施建设方面,标准要求养殖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方,土壤pH值应在6.5至7.5之间,且远离污染源。这主要是因为蚯蚓对环境条件较为敏感,适宜的pH值能够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同时,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避免积水导致的缺氧问题,而远离污染源则能确保养殖环境的安全卫生。
关于种蚓的选择与放养密度,标准规定应选用健康无病害的品种,如赤子爱胜蚓等,并建议每平方米放养量控制在2000至3000条左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合理的种群密度,既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又能防止因密度过高引发的竞争压力和疾病传播风险。
在饲料投喂管理上,标准强调需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投喂量,通常春季和秋季每周投喂一次,夏季每两天一次,冬季则可适当减少频率。此外,饲料原料以有机废弃物为主,比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但必须经过发酵处理后才能使用。这样做不仅实现了废物再利用,还减少了直接施用未腐熟肥料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对于日常管理和疾病防控,标准提出要定期检查蚯蚓生长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同时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包括工具、设备以及人员进出时的清洁程序。这些措施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解决,从而保障整个养殖过程顺利进行。
最后,在收获环节,标准建议采用分批采收的方式,即每隔一段时间抽取一部分成熟个体出售,留下的幼小个体继续繁殖。这种方法既能持续获得经济效益,又不会影响整体生产规模。
以上就是对DB1305T 43-2022中几个关键条款的具体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