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藏猪规模化繁育的术语和定义、场址选择、设施设备、繁育技术、饲养管理、卫生防疫、档案记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藏猪规模化繁育生产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arge-scale Breeding of Tibetan Pi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藏猪是我国重要的地方优良猪种,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等特点。DB54T 0256-2022《藏猪规模化繁育技术规范》为藏猪的规模化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引种
标准中规定,藏猪种源必须来自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认定的保护区或保种场,且需具备纯正血统。在引种时要求做好个体记录,包括耳号、出生日期等信息,并对引入的种猪进行隔离观察30天,确保健康无疫病后方可混群饲养。
二、饲料配制
饲料是影响藏猪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标准指出,日粮应根据藏猪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合理搭配,其中粗纤维含量不低于18%,蛋白质水平则随年龄增长逐步提高。同时强调使用本地特色农作物作为原料,如青稞、豌豆等,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保持藏猪肉质风味。
三、环境控制
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于藏猪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标准提出圈舍设计应充分考虑高原气候条件,保证通风良好、光照充足。冬季要做好保温措施,夏季则要加强降温处理。此外还要求定期清理粪便污物,保持环境卫生整洁。
四、繁殖管理
繁殖性能直接关系到养殖场经济效益。本标准特别强调母猪发情鉴定的重要性,建议采用外部观察法结合试情公猪接触法综合判断。配种时间一般选在母猪第二次发情高峰期,以提高受胎率。分娩前后要加强对母猪及仔猪的护理工作,预防各种疾病发生。
五、疫病防控
健康是养殖成功的基础。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免疫程序,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疫苗接种计划。同时注意日常消毒工作,定期检测水质安全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六、档案管理
建立健全完整的档案资料体系有助于掌握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变化趋势。标准明确指出,所有涉及藏猪个体的信息都应当准确完整地记录下来,包括但不限于系谱资料、生长发育曲线图、饲料消耗量统计表等内容。这些资料不仅便于追溯查询,也为后续改进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以上只是对DB54T 0256-2022部分内容进行了简要概述和深入剖析,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领会该标准的精神实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共同推动藏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