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地及丘陵地区青贮饲料制备的术语和定义、原料选择、制备工艺、质量要求、储存管理和使用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山地及丘陵地区青贮饲料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ilage Feed Preparation in Mountainous and Hilly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11/T 23-2022山地及丘陵地区青贮饲料制备技术规程》是由四川省地方标准制定的,旨在规范山地和丘陵地区的青贮饲料制备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采收时期的选择
标准规定,青贮原料应在植物乳熟期到蜡熟期之间采收。这一阶段的植物含水量适中,既有利于发酵又可避免过度成熟导致的营养流失。过早采收会使原料过于嫩绿,而过晚则可能造成纤维含量过高,影响青贮效果。
原料处理
在原料处理部分,标准强调了对原料进行适当切碎的重要性。切碎长度应控制在1-2厘米之间,这样可以增加表面积,促进微生物活动,同时也有助于压实,减少氧气残留。此外,还应注意去除泥土、杂草等杂质,确保青贮质量。
青贮设施
对于青贮设施的要求,标准指出窖池或袋装的选择需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窖池建造时要保证良好的密封性,防止空气进入;袋装则需要使用专用设备充填并扎紧封口,确保无漏气现象发生。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创造厌氧环境,利于乳酸菌生长,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
发酵与管理
在发酵期间,标准建议定期检查窖池的状态,如发现裂缝应及时修补,避免外界氧气侵入影响发酵进程。同时,还应关注温度变化情况,正常情况下,青贮料内部温度会在几天内迅速上升至50℃左右后逐渐下降,最终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上。
成品评价
最后,在成品评价环节,标准提出通过感官检验结合实验室检测的方法来评估青贮饲料的质量。感官指标包括颜色、气味、质地等方面;实验室检测则主要检测pH值、水分含量以及营养成分等项目。只有当所有指标均达到规定标准时,才能判定为合格产品。
以上是基于DB5111/T 23-2022《山地及丘陵地区青贮饲料制备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所做的简要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具体问题或者想要了解更多细节,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