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凉山州蔬菜工厂化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场地选择与设施设备要求、种子准备、育苗基质、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苗标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凉山州区域内蔬菜工厂化育苗生产及相关活动。
Title:Vegetable Factory Seedling Technology Regulations in Liangshan Prefec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34T 18-2022凉山州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规范蔬菜工厂化育苗工作而制定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育苗设施与环境控制
标准规定,育苗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远离污染源的地方。设施内需配备完善的温湿度调控系统和光照调节设备。例如,第5.1条明确指出,温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15℃至30℃之间,湿度控制在60%到85%范围内。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蔬菜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出苗率。
二、播种前准备
根据第6.1条要求,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精选处理,剔除病斑、虫蛀及破损种子,并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药剂浸泡和高温闷种等。这一环节对于防止病害传播至关重要,能够有效提高幼苗的健康度。
三、播种技术
标准强调了播种密度的重要性。如第7.2条规定,每平方米播种量应根据具体作物种类确定,一般情况下,番茄、辣椒等果菜类蔬菜每平方米播种量为1000粒左右。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同时便于后期管理。
四、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是整个育苗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标准提出了多项具体措施:首先,要定期检查苗床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其次,要适时追肥浇水,确保营养供给充足;最后,在定植前7天至10天开始炼苗,逐渐降低环境温度和湿度,使幼苗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这些措施有助于培育健壮的秧苗,提高移栽后的成活率。
五、病虫害防治
为了保障蔬菜秧苗的质量,标准特别强调了病虫害综合防控策略。第9.1条建议采用物理、生物和化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治。例如,可以通过设置防虫网来阻止害虫侵入,利用天敌昆虫捕杀害虫,以及科学使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化学防治。这种方法既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又减少了化学物质残留的风险。
六、采收与包装
当幼苗达到一定生长阶段时即可采收。标准指出,采收时应选择晴朗天气进行,避免雨天操作以免造成伤口感染。采收后的秧苗应及时进行分级包装,确保每株秧苗整齐划一,便于运输和销售。此外,还应注意包装材料的选择,选用透气性好的材质以延长保鲜时间。
以上是对《DB5134T 18-2022凉山州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部分重要条文的解读。遵循该标准不仅能够提升蔬菜育苗的整体水平,还能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