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芪移栽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选地整地、种苗选择与处理、移栽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黄芪的移栽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stragalus Transplantation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2458-2022《黄芪移栽生产技术规程》是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旨在规范黄芪的移栽生产过程,提高黄芪的产量和质量。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及其详细解读:
选址与整地
条款:
3.1 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pH值在6.5至7.5之间的地块。
解读:
黄芪适宜生长在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环境中,过酸或过碱的土壤会影响其正常生长。此外,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防止根部积水导致腐烂,确保植株健康。
种苗选择与处理
条款:
4.1 种苗应选用无病虫害、健壮的二年生种苗。
解读:
选用健康的种苗是保证黄芪成活率和产量的基础。二年生种苗相较于一年生种苗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和更好的适应性,能够更快地恢复生长并开始结果。
移栽时间
条款:
5.1 春季移栽应在土壤解冻后进行,秋季移栽则宜在霜降前后完成。
解读:
春季移栽时,气温回升有利于种苗快速生根发芽;而秋季移栽则可以让种苗有足够的时间扎根,为来年的生长做好准备,同时避开夏季高温高湿带来的病虫害风险。
栽培密度
条款:
6.1 每亩种植密度控制在2000至2500株之间。
解读:
合理的栽培密度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避免因过于密集而导致的竞争性生长问题。适当的间距有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发生几率,并促进药材品质提升。
病虫害防治
条款:
8.1 定期巡查田间情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防治。
解读: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农业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对于黄芪而言,通过轮作倒茬、清洁田园等物理措施;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制剂等生物手段;以及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等化学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病虫害防控,可以有效降低损失,保障药材安全。
以上内容基于DB14/T 2458-2022标准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简要阐述与分析,希望对从事黄芪种植的朋友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