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与运行要求,包括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运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中国标准分类号:A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运行规范》是河北省地方标准,编号为DB13/T 546-2021。该标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设立、组织机构、运行管理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合作社的设立环节中,标准强调了成员构成的重要性。规定合作社应由5名以上的农民自愿发起,且成员总数不得少于10人。这一要求旨在确保合作社具备一定的规模和代表性,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同时,标准还指出,每个成员都应当以书面形式提交入社申请,并经过合作社理事会的审核批准,才能正式成为合作社的一员。
其次,在组织架构方面,标准明确了合作社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包括设立成员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并决定重大事项;成立理事会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以及设置监事会监督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这种多层次的管理体系有助于提高决策效率,保障各方权益。
再者,关于运行机制,标准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促进合作社健康有序地发展。例如,鼓励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民主表决制度等。这些措施不仅能够增强合作社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其中,共同分享收益。
此外,标准还特别关注了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要求合作社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从源头上把控产品质量。这不仅是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也是赢得市场认可的关键所在。
最后,为了保证标准的有效实施,标准还提出了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辖区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整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总之,《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运行规范》DB13/T 546-2021为规范河北省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通过遵循上述规定,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合作社的整体实力和服务水平,而且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