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人民防空设计的基本要求、防护等级、布局与结构设计、通风系统、给排水系统、电气系统及施工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中涉及人民防空的设计。
Title:Design Code for Civil Air Defense in Urban Underground Utility Tunnel Proje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513—202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人民防空设计规范》是山东省地方标准,于2022年发布实施。该标准结合山东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人防工程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战时防护能力提供了技术依据。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对其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第4.1.3条:防护等级与设防范围
本条规定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应按照甲类人防工程的要求进行设计,并明确了具体的设防范围。这一定级标准基于国家人防办的相关规定,旨在确保在战时或紧急情况下,综合管廊能够有效抵御外部冲击波及核辐射等威胁。对于设置有重要管线的综合管廊,如电力、通信干线等,更需严格按照甲级标准执行,以满足战备需求。
第5.2.6条:通风系统设计
通风系统作为人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用于正常换气,在战时则承担着过滤空气、排除有害物质的功能。此条款强调了通风口的位置选择应避开可能受到直接攻击的方向,并且要设置有效的密闭门和滤毒室设施。此外还要求定期检查维护设备运行状态,保证关键时刻能够迅速转换至战时模式。
第6.3.4条:结构抗力计算
为了提高综合管廊的整体稳定性,在遭遇爆炸荷载或其他极端条件时仍能保持完好无损,本条特别指出需要采用动态分析方法来评估结构抗力。这意味着不仅要考虑静态荷载作用下的强度问题,还要充分考虑到动荷载条件下材料变形特性以及整体连接性能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合理布置钢筋网片等方式增强构件间的相互约束力,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抗震减震效果。
第8.2.7条:应急预案编制
鉴于城市地下空间复杂多变的特点,《规范》还专门设置了关于应急预案制定的相关指导原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建立完善的信息通报机制、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分工、储备必要应急物资器材等内容。同时鼓励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模拟演练活动,不断优化调整预案细节,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快速响应处置。
综上所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人民防空设计规范》不仅涵盖了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学知识体系,同时也融入了许多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它为我们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城市基础设施网络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引框架。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特点灵活运用这些准则,才能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