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野生哺乳动物及栖息地调查的基本原则、调查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野生哺乳动物及其栖息地的调查与评估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urvey of Wild Mammals and Their Habitats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228—2022《野生哺乳动物及栖息地调查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黑龙江省野生哺乳动物及其栖息地的调查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调查范围与对象
标准明确指出,调查范围应覆盖全省范围内所有可能分布有野生哺乳动物的区域。调查对象不仅包括已知种类,还应涵盖潜在的新记录种群。这要求调查人员具备高度的专业性和敏锐性,在常规监测之外还需保持对新发现物种的关注。
样方设置与样线布设
在样方设置上,标准强调要根据地形地貌、植被类型等因素合理划分调查单元,并确保每个样方面积适中且具有代表性。对于样线布设,则需遵循均匀分布原则,尽量避免重复路线,同时考虑到不同生境之间的过渡区作为重点监测点。
数据采集方法
数据采集部分详细规定了直接观察法、痕迹识别法以及遥感影像分析等多种手段的应用场景。例如,在使用直接观察法时,要求调查员具备良好的野外生存技能和丰富的物种知识;而当采用遥感技术时,则需要结合地面验证以提高准确性。此外,还特别提到夜间红外相机拍摄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捕捉夜行性动物活动方面。
栖息地评价体系
建立了一套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食物链完整性等多维度指标的综合评估框架。通过量化各项因子得分来判断某一特定区域内栖息地的质量等级,进而为后续保护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值得注意的是,该体系还强调了长期动态跟踪机制,以便及时调整策略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安全防护措施
鉴于野外工作的特殊性质,本标准也对安全防护提出了严格要求。包括但不限于配备专业装备、熟悉急救知识、了解当地法律法规以及尊重原住民文化习俗等内容。特别是在进入偏远或危险地带开展作业前,必须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并获得相关许可。
以上只是对DB23/T 3228—2022部分内容的部分解析,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项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