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野葛生产的产地环境、种子种苗、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野葛的规范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Wild Kudzu (Pueraria lobata) as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869-2022 中药材野葛生产技术规程》是湖北省发布的关于野葛种植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解读:
一、产地环境要求
该标准规定野葛种植地的环境质量应符合GB/T 18407.2的要求,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宜。这主要是因为野葛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适宜的土壤条件有助于其根部的发育和有效成分的积累。
二、种苗繁育
标准指出种苗繁殖可采用种子繁殖或分株繁殖两种方式。种子繁殖时要选择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在播种前需进行催芽处理;分株繁殖则应在春季新芽萌发前进行,选取健壮无病害的植株作为母本。这样可以确保种苗的质量,提高成活率。
三、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合理密植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每亩种植密度为2000-2500株。同时要求定期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防止杂草与野葛争夺养分。此外还需适时追肥,特别是在生长旺盛期,应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促进块根膨大。
四、病虫害防治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标准提倡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具体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制度以及物理化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农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五、采收加工
野葛的最佳采收时间为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至次年春季萌芽前。采收时应小心挖掘,避免损伤块根。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干燥温度,一般不超过60℃,以防有效成分损失。成品应存放在通风干燥处,防止霉变。
以上是对《DB42/T 1869-2022 中药材野葛生产技术规程》部分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