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永春佛手茶的产地环境、茶园建立、栽培管理、鲜叶采摘、加工技术和质量追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永春县区域内佛手茶的栽培与加工。
Title:Cultivation and Process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Yongchun Buddha's Hand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 708-2022 永春佛手茶栽培与加工技术规范》是指导永春佛手茶生产的重要依据。以下选取了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种植环境要求
- 标准指出,永春佛手茶的种植应选择在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区,土壤pH值应在4.5至6.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这些条件确保了茶树能够获得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
2. 种苗选择与处理
- 要求选用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或两年生苗木。在定植前需对苗木进行修剪,保留主干高度约20厘米,并用生根粉溶液浸泡根部10-15分钟以促进成活率。
3. 施肥管理
- 春季和秋季为施肥的关键时期。春季主要施用氮肥促进新梢萌发,每亩施用量约为20公斤尿素;秋季则侧重于磷钾肥,以增强树势和抗寒能力,推荐使用复合肥(N-P-K比例为15:15:15),每亩用量约为30公斤。
4. 采摘标准
- 永春佛手茶的采摘时间为每年的清明节至谷雨期间,此时叶片嫩度适中,香气浓郁。采摘时应遵循“三叶一芽”原则,即选取最顶端的一片成熟叶加上其下方两片嫩叶及一个芽点。
5. 加工工艺流程
- 加工过程包括萎凋、揉捻、发酵、杀青、干燥等步骤。其中,萎凋时间控制在8-12小时,使鲜叶失水率达到20%-30%,这样可以有效激发茶叶的香气物质形成;发酵阶段需保持温度25℃左右,相对湿度85%以上,持续约4-6小时,直至叶色由绿转红。
通过上述解读可以看出,《DB35/T 708-2022》不仅涵盖了从种植到加工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还特别强调了环境适应性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对于推动永春佛手茶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