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静压沉管灌注桩的设计、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采用静压沉管灌注桩的地基基础工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atic Pressure Pipe Pile Grouting Pile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5185-2021《静压沉管灌注桩技术规程》是山东省地方标准,为规范静压沉管灌注桩施工提供了依据。以下是对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符号
规程明确界定了静压沉管灌注桩的基本概念,如“静压沉管灌注桩”是指通过静压力将预制桩管压入土层后,在管内灌注混凝土并拔出桩管形成的桩体。这一定义明确了该技术的核心工艺流程。
二、材料要求
规程强调了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例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且需满足设计抗渗等级要求。钢筋笼制作时,主筋间距允许偏差为±10mm,箍筋间距允许偏差为±20mm。这些具体指标确保了桩体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三、施工准备
在施工前,应对场地进行平整处理,并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察。规程规定,当场地地面标高与设计桩顶标高相差超过1m时,应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此外,还需检查设备是否完好,特别是压桩力监测装置必须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
四、施工工艺
规程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做出了明确规定。比如,在沉管过程中要保持连续作业,避免中途停顿导致塌孔现象发生。拔管速度宜控制在1.2~1.5m/min范围内,同时应同步浇筑混凝土以保证桩身完整性。对于复打施工,则要求第一次灌注的混凝土面高度至少高出自然地坪500mm以上。
五、质量检验
每根桩均需进行最终贯入度检测,并记录下相应的数据作为验收依据之一。成桩后的桩顶标高允许偏差为±50mm。若发现任何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直至达到标准为止。
六、安全环保
规程还特别强调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要求所有参与人员都必须接受岗前培训,并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同时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少噪声污染,妥善处置废弃物防止环境污染。
以上就是对DB37/T 5185-2021《静压沉管灌注桩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析。希望可以为大家理解和应用这项技术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