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微膨胀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使用微膨胀防水混凝土的工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Micro-expansive Waterproof Concrete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0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地下工程和防水要求较高的建筑中。DB37/T 5058-2016《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为这种材料的使用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将对规程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原材料的选择
根据规程第4.1节的规定,微膨胀防水混凝土所使用的原材料必须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水泥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并且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级。对于骨料的选择,规程强调了骨料的清洁度和粒径分布,要求骨料中不得含有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有害物质,如云母、有机物等。此外,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40毫米。
配合比设计
在第5.1节中,规程明确了微膨胀防水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则。设计时应考虑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压强度以及膨胀率等因素。具体的水胶比不宜大于0.45,同时需加入适量的膨胀剂以确保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适度的膨胀。膨胀剂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一般控制在胶凝材料总量的8%-15%之间。
施工工艺
规程第6章详细描述了微膨胀防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艺。首先,在浇筑前应对模板和钢筋进行检查,确保无杂物且模板密封良好。其次,混凝土拌合时要严格控制搅拌时间,确保均匀混合。浇筑过程中应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宜超过500毫米,并及时振捣密实。最后,养护工作至关重要,应在混凝土初凝后立即开始,采用覆盖浇水的方法,保持湿润状态不少于14天。
质量检验
按照规程第7章的要求,微膨胀防水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包括外观质量检查、抗压强度测试、抗渗性能测试以及膨胀率测定等多个方面。其中,抗渗性能测试是评估混凝土防水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要求试件在规定的压力下保持不渗漏。而膨胀率则直接关系到混凝土是否能够有效补偿收缩,因此也是一项必须严格控制的参数。
综上所述,DB37/T 5058-2016《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从原材料选择到具体施工再到最终的质量检验都给出了详尽的规定,为确保微膨胀防水混凝土的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规程执行,以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