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油菜白粉病的防治技术,包括病害识别、预防措施、药剂使用及综合管理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内油菜种植过程中白粉病的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trol of Oilseed Rape Powdery Mildew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29T 86-2022《油菜白粉病防治技术规程》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油菜白粉病的防治工作,保障油菜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防治原则
标准明确指出,油菜白粉病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中,应当优先采取预防措施,如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等,同时结合化学药剂使用和其他生物防治手段,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防控体系。这一原则强调了长期管理的重要性,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方法导致抗药性等问题的发生。
预防措施
在预防措施方面,标准特别提到要选择抗病性强的油菜品种,并且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实行科学轮作制度。例如,在发病较重区域,建议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进行三年以上的轮作,以减少病原菌积累。此外,还应加强田间管理,包括及时清除病残体、保持田间适度通风透光等,这些都有助于降低病害发生几率。
化学防治
对于化学防治,标准给出了具体用药指导。推荐使用的杀菌剂主要包括三唑酮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等高效低毒产品。施药时间上要求根据病情发展情况灵活调整,通常在初见病斑时开始喷洒,间隔7至10天重复一次,连续2到3次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生长期内每种农药最多只能使用两次,并且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残留符合国家标准。
生物防治
除了化学手段外,生物防治也是本标准提倡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通过施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来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比如利用芽孢杆菌属的一些特定菌株作为生防因子,它们能够有效控制白粉病的发展态势。这种方法不仅环保而且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值得推广普及。
结论
综上所述,《油菜白粉病防治技术规程》为油菜白粉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解决方案。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规定,可以显著提高防治效果,保护油菜健康生长,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希望广大农户及技术人员能够认真学习并落实好该标准的各项要求,共同维护好农业生产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