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贵阳市公交线路优化的基本原则、优化流程、数据分析方法、方案制定及评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贵阳市行政区域内公交线路的规划、调整与优化工作。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Bus Route Optimization in Guiya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01/T 119-2022公交线路优化技术导则》是贵州省贵阳市发布的关于公交线路优化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总则部分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贵阳市行政区域内城市公共汽电车线路的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工作。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适用范围,确保了在贵阳市范围内所有公交线路都能遵循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
2. 基本原则:公交线路优化应遵循“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安全便捷”的原则。这表明公交线路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乘客的需求,还要注重环保和社会效益,同时保证出行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二、线路规划部分
3. 线网布局:公交线网应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微循环公交为补充的多层次网络结构。这意味着贵阳市将构建一个由多种交通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其中轨道交通作为主要骨架,承担长距离、大运量的客流需求;常规公交则覆盖更广泛的区域,满足大多数市民的基本出行需要;而微循环公交则负责连接社区与地铁站或公交枢纽之间的小范围接驳服务。
4. 覆盖率要求:中心城区内任意地点步行不超过500米即可到达最近的一处公交站点。这一指标体现了对市民出行便利性的高度重视,通过提高覆盖率让更多的居民能够享受到公共交通带来的便利。
三、线路设置部分
5. 首末班时间:根据实际客流情况合理安排首末班车发车时间,确保早晚高峰时段有足够的运力支持,并尽量延长夜间服务时间至22:00以后。此举旨在适应不同时间段内的出行规律,特别是对于通勤族而言,良好的首末班时刻表可以有效减少等待时间和换乘次数。
6. 发车间隔:平峰期发车间隔不大于10分钟,高峰期不超过5分钟。这样的频率设置既能保证车辆满载率不至于过高造成拥挤现象,又能在客流集中时快速疏散人群,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四、服务质量评估部分
7. 满意度调查:定期开展乘客满意度调查活动,收集意见并及时反馈改进措施。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管理者了解到公众对现有服务的真实看法,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策略,持续改善服务质量。
8. 安全记录审查:每月统计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及伤亡人数,并分析原因提出预防对策。安全始终是公共交通运营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监控机制来保障每一位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以上就是对《DB5201/T 119-2022公交线路优化技术导则》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这些条款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且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框架,有助于推动贵阳市公共交通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