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中预制构件的制作要求、检验方法和验收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中预制构件的生产与验收。
Title:Regulation for Prod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Prefabricated Components in Assembled Integral Concrete Structure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3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8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制构件制作与验收规程》(DB37/T 5020-2014)是山东省地方标准,为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构件的生产和验收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指导。以下将对规程中的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原材料控制
规程要求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预制构件的性能。例如,在第4.1节中明确规定了水泥、砂石、钢筋等主要材料的选择标准。对于水泥,应选用符合GB175规定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并且需要检测其强度等级和安定性。砂子应采用坚硬洁净的中粗砂,含泥量不得超过3%。此外,钢筋的力学性能必须满足GB1499的要求,进场时需附带质量证明书并进行抽样复验。
制作过程管理
在第5章关于预制构件制作过程中,规程强调了生产环境的重要性。工厂内应当保持清洁整齐,避免灰尘污染。同时,模板安装要牢固准确,确保尺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对于预埋件的位置精度也有严格规定,偏差不得超过±2mm。此外,混凝土浇筑时要分层振捣密实,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现象。
预制构件验收
根据第6章的内容,预制构件出厂前必须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包括但不限于外观质量、几何尺寸、预埋件位置等方面。其中特别指出,任何裂缝宽度都不能超过0.2mm,长度不能超过构件长度的1/100。另外,还需对每批产品随机抽取样品送至实验室做破坏性试验,以验证其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是否达标。
安装阶段注意事项
虽然本规程主要针对预制构件的制造环节,但同时也简要提及了安装阶段的一些关键点。比如,在第7章提到施工现场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吊装作业,确保构件平稳就位;并且要求所有参与人员都必须接受安全培训,熟悉操作流程。
总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制构件制作与验收规程》DB37/T 5020-2014从原材料选择到成品出厂再到现场安装等多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规范,旨在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为推动绿色建筑理念落地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