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蓝靛果种质资源的描述内容、描述方法及数据采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蓝靛果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
Title:Specification for Description of Blue Honeysuckle Germplasm Resour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167—2022蓝靛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是黑龙江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用于指导和规范蓝靛果种质资源的描述工作。这项标准对于保护和利用蓝靛果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中对蓝靛果种质资源的描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种质资源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称、来源地、采集时间、采集地点等。这些基本信息有助于追踪和管理种质资源。
2. 植物学特征:这一部分详细描述了蓝靛果的形态特征,如植株高度、冠幅、叶片形状、花色、果实大小和颜色等。这些特征对于识别不同品种至关重要。
3. 生物学特性:包括生长习性、开花期、结果期、抗逆性等内容。了解这些特性有助于选择适合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种植材料。
4. 遗传多样性:通过分子标记技术评估蓝靛果种群内的遗传变异程度。这一步骤对于保持基因库的丰富性和防止近亲繁殖非常重要。
5. 经济价值评价:根据果实产量、品质以及加工潜力等方面来评估蓝靛果的价值。这对于推动产业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6. 生态适应性:考察蓝靛果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表现情况,比如耐寒性、耐旱性等。这对于合理规划栽培区域很有帮助。
7. 病虫害抗性:记录蓝靛果抵抗常见病虫害的能力。增强抗病虫能力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并提高产品质量。
8. 其他特殊性状:如果某些蓝靛果个体表现出独特性状(如超高的维生素C含量),也应该予以记载。
以上内容构成了完整而系统的蓝靛果种质资源描述体系。通过遵循此标准,科研人员能够更准确地记录与交流相关信息,并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这也促进了蓝靛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