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既有居住区综合管廊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施工方法、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既有居住区综合管廊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施工。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Utility Tunnels in Existing Residential Areas - DB11T 1974-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974-2022《既有居住区综合管廊工程施工技术规程》是北京市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既有居住区内综合管廊工程的施工过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施工准备阶段
第3.1条:施工前调查与评估
在施工前应进行全面的现场调查和风险评估。这包括对既有建筑物的基础状况、地下管线分布情况以及周边环境的详细勘查。确保施工单位能够准确掌握施工区域内的所有潜在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基坑开挖
第5.2条: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
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需考虑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及周围环境等因素。建议采用排桩或地下连续墙作为主要支护形式,并结合锚杆或内支撑系统来增强稳定性。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开挖速度,避免超挖现象发生,同时注意监测基坑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支护方案。
综合管廊主体结构施工
第6.1条:防水工程
综合管廊防水层铺设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推荐使用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作为主材,并要求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接缝处需满粘牢固。此外,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需设置保护层以防止外界物理损伤。
管线安装
第7.3条:管道敷设要求
对于不同类型的管道(如给水、电力、通信等),其敷设方式各有特点。例如,给水管宜沿综合管廊顶部布置;电力电缆则应尽量避开热力管道并保持一定间距。所有管道在进入综合管廊之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确保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后再行安装。
质量验收
第8.1条:竣工验收程序
工程完工后需按照规定组织验收小组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内容涵盖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核实各项技术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 检查隐蔽工程记录完整性;
- 测试功能性设施运行状态;
- 审核资料档案归档情况。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既有居住区综合管廊工程施工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维护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还特别强调了安全性和环保性的考量。这对于提升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