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电梯物联网系统的总体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接口要求、安全性要求及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新安装的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物联网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验收,其他类型电梯可参照执行。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Elevator Internet of Things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P81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578-2022《电梯物联网系统技术要求》是由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旨在规范电梯物联网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该标准对于提升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对标准中的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系统架构与功能要求
1. 系统架构:标准规定了电梯物联网系统应包括数据采集层、网络传输层、数据处理层和应用服务层四个层次。其中,数据采集层负责收集电梯运行状态数据;网络传输层确保数据安全可靠地传输;数据处理层对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应用服务层提供各种功能服务。这种分层架构有助于构建清晰、高效的系统结构。
2. 功能要求:标准明确指出电梯物联网系统应当具备实时监测、故障预警、远程诊断、维保管理等功能。例如,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发现电梯运行异常情况;故障预警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预测潜在风险;远程诊断可帮助技术人员快速定位问题原因;维保管理则可以记录维护保养信息并提醒定期检查。
二、数据采集与传输
1. 数据采集:标准强调了数据采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指标。如轿厢内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需每分钟更新一次;电梯门开关次数、运行速度等运行状态参数需每秒更新一次。这些详细的规定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数据传输:为了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标准要求采用加密算法保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并且需要具备断点续传机制以应对网络中断等情况。此外还规定了通信协议的选择原则以及接口规范等内容。
三、数据存储与分析
1. 数据存储:标准指出所有采集到的数据都必须保存至少两年时间,并且要按照不同类别分别存储以便于后续查阅。同时建议使用分布式存储技术来提高系统的扩展性和容错能力。
2.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整个体系的核心环节之一。标准提出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处理,从而实现更精准的风险评估模型建立及优化。另外还特别提到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在进行数据分析时不得泄露任何敏感信息。
四、安全保障措施
1. 身份认证:为防止非法访问系统资源,标准要求实施严格的身份验证机制。用户登录时需要输入用户名密码组合,并且每个账号只能对应一个物理设备。
2. 权限控制:根据不同角色赋予相应的操作权限,比如管理员可以查看所有报表而普通员工仅能修改自身配置项。这样既保证了工作效率又避免了误操作带来的损失。
五、测试与验收
在项目完成后还需要经过严格的测试才能正式投入使用。测试内容涵盖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功能完整性测试:确认是否满足上述提到的各项功能需求;
- 性能压力测试:模拟高并发场景下系统的表现;
- 安全渗透测试:查找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 用户体验测试:收集实际使用者反馈意见作为改进依据。
总之,《电梯物联网系统技术要求》DB21/T 3578-2022从多个维度给出了全面细致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推动我国电梯行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遵循这一标准,不仅可以提高电梯运行效率降低事故率,同时也促进了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作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