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肉牛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场址选择与布局、引种与繁育、饲养管理、卫生防疫、废弃物处理与环境保护、记录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肉牛的规模化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eef Cattle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400-2022《肉牛生产技术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规定了肉牛从饲养到屠宰的全过程管理要求。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品种选择:标准指出应选用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胴体品质优良的品种。这意味着养殖场在引进种牛时需考虑其抗病能力、饲料转化效率以及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 饲料配制:强调饲料配方要均衡,包含足够的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具体而言,粗饲料与精饲料的比例应根据牛只的年龄、体重及生理阶段调整,确保营养供给满足生长需求同时避免过量喂养导致肥胖或健康问题。
3. 环境控制:要求牛舍温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内(通常为5℃至25℃),湿度控制在60%-80%,并保证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减少疾病传播风险。此外,还需定期清理粪便,保持圈舍清洁卫生。
4. 疫病防控:建议建立完善的免疫程序,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实施疫苗接种,并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对于发病个体应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5. 屠宰管理:在屠宰前7天停止使用任何药物,确保产品安全无残留。屠宰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证肉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这些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肉牛生产管理体系,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各养殖企业应当严格按照该标准执行,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