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海捕虾捕捞与储运过程中可追溯操作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捕捞作业、船上处理与储存、卸货与运输以及追溯信息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海捕虾捕捞、船上处理、储存及运输环节的可追溯操作。
Title:Traceability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Sea-caught Shrimp Fishing and Storage Transpor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2447-2022《海捕虾捕捞与储运可追溯操作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海捕虾从捕捞到储运的全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和可追溯性。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海捕虾”、“捕捞”、“储运”等基本概念。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操作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基础,避免了因理解差异导致的执行偏差。
捕捞环节
1. 捕捞工具选择
标准要求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捕捞工具,并建议采用对海洋生态影响较小的渔具。这不仅有助于保护海洋环境,还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捕捞记录
必须详细记录每次捕捞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使用的渔具类型及规格等信息。这些数据对于追溯来源至关重要。
储运环节
1. 温度控制
在储运过程中,标准规定了不同阶段的最高允许温度。例如,冷藏运输车内的温度应保持在-18℃以下,以保证虾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2. 包装要求
包装材料需无毒无害且易于清洁,同时要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追溯码等信息。这样可以方便消费者查询产品的详细信息。
3. 检验检疫
每批产品在进入市场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检疫程序。只有通过检验的产品才能正式上市销售。
可追溯体系建立
标准特别强调了构建完整的可追溯体系的重要性。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每一批次的产品都能被准确追踪到具体来源地。此外,还应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操作技能和服务水平。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海捕虾捕捞与储运可追溯操作规程》涵盖了从捕捞到最终消费的各个环节,为企业提供了全面而具体的指导方针。遵循这一标准不仅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还能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