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杂交中稻节氮高效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栽培技术要求、田间管理措施及产量目标。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杂交中稻的节氮高效栽培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Nitrogen-saving and High-efficiency Cultivation of Hybrid Intermediate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034-2021 杂交中稻节氮高效栽培技术规程》是湖南省发布的关于杂交中稻节氮高效栽培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施肥原则
该标准强调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目标产量以及水稻品种特性来确定氮肥用量。要求基肥占总施氮量的50%-60%,分蘖肥占20%-30%,穗肥占20%-30%。这一原则旨在通过合理分配氮肥施用时期,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浪费。
二、灌溉管理
在水分管理方面,规定了“浅水插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深水孕穗、后期干湿交替”的灌溉制度。特别是在分蘖期保持田间湿润状态,可以有效促进根系发育和分蘖发生,同时避免过深水层导致缺氧影响根系活力。
三、病虫害防治
提倡采用农业措施与化学防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例如,在稻瘟病高发区选用抗病品种,并结合使用生物农药或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剂进行预防。对于螟虫等主要害虫,则需要密切监测其发生动态,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其种群数量。
四、收获时机
明确了当稻谷达到完熟期时即可开始收割。此时稻谷含水量通常为13%-15%,籽粒饱满且颜色金黄,具有良好的加工品质。过早收获会影响产量和质量,而延迟收获则可能导致落粒损失增加。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的核心要点,有助于指导生产者科学开展杂交中稻种植活动,在保证产量的同时实现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