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日光温室番茄、黄瓜生产中补光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补光设备要求、补光条件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日光温室番茄、黄瓜生产的补光技术应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upplementary Lighting in Solar Greenhouse Tomato and Cucumber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08T024-2022 日光温室番茄、黄瓜生产补光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为日光温室中番茄和黄瓜的补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补光设施的选择与安装
根据标准要求,补光设施应选择高效节能型灯具,如LED灯,其光谱需满足作物生长需求。灯具安装高度应根据作物种类及生长阶段调整,确保光照均匀覆盖植株顶部。例如,在番茄苗期,灯具距离地面约1.5米较为适宜;进入结果期后可适当提高至2米左右。此外,还需注意灯具之间的间距,以避免出现阴影区域影响作物正常生长。
补光时间与强度控制
标准指出,补光时间应根据自然光照条件灵活调整,通常建议每天补充6至8小时的人工光源。在冬季或阴天时,可以适当延长补光时间。对于补光强度,推荐使用PAR值(光合有效辐射)作为衡量标准,番茄和黄瓜的理想PAR值分别为200-300μmol/m²·s和150-250μmol/m²·s。实际操作中可通过智能控制系统监测并自动调节灯光亮度,从而实现精准补光。
节能减排措施
为了降低能耗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DB1408T024-2022》特别强调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一方面,鼓励采用变频调光技术,即根据外界光线变化动态调整灯光输出功率;另一方面,则提倡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电,构建绿色低碳的农业生产体系。同时,还要求定期维护保养照明设备,防止因老化导致效率下降而浪费电力资源。
病虫害防治结合补光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该标准还将病虫害防控纳入了整体管理体系当中。当实施补光措施时,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避免湿度过高引发病害。另外,在选择杀虫剂或生物防治方法时也要考虑到补光对药效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据此制定合理的施用方案。例如,在使用紫外线杀菌灯的同时,应暂停喷洒含水分较多的化学制剂,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DB1408T024-2022》不仅关注到了如何有效地进行补光作业,而且兼顾了整个种植过程中的细节处理,旨在帮助农民朋友获得更高品质的产品以及更可观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