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太行山丘陵地区楝树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立地条件、苗木培育、造林技术、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太行山丘陵地区楝树的人工栽培与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Neem Trees in the Taihang Mountain Hilly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太行山丘陵地区楝树栽培技术规程(DB13/T 5534-2022)是一部重要的地方标准,为该区域楝树的科学种植提供了依据。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选址方面,标准明确要求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土壤pH值应在6.5-7.5之间。这主要是因为楝树喜光耐旱,但不耐水涝,适宜在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中生长。同时强调要避免重茬连作,以防止病虫害累积。
在整地环节,规定深耕25-30厘米,并施足基肥。推荐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这样的施肥量既能满足楝树前期生长所需养分,又不会造成烧苗现象。
关于育苗方式,标准推荐采用营养钵育苗法。具体要求是选用直径10厘米、高12厘米的营养钵,装填疏松肥沃的培养土。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温水浸种处理,浸泡时间为8-12小时,以提高发芽率。
在定植密度上,标准建议株行距保持在2米×3米,每亩种植约110株。这样既能保证通风透光条件良好,又利于后期管理。
对于田间管理,特别强调要定期中耕除草,每年至少进行三次。灌溉方面提倡采用滴灌或渗灌方式,每次浇水要浇透,但不宜过多。
病虫害防治部分指出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可以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制剂防治食叶害虫,采用石硫合剂等矿物源药剂进行病害预防。
最后在采收环节,明确规定果实成熟后要及时采摘,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采摘时应尽量保留果柄,以便于后续加工利用。
这些条文涵盖了从选址到采收的全过程,为太行山丘陵地区的楝树栽培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有助于提高楝树产量和品质,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