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滨海泥质盐碱地千屈菜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栽培环境、整地、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滨海泥质盐碱地区千屈菜的栽培与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Lythrum salicaria in Coastal Saline-Alkali Mudfla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514-2022滨海泥质盐碱地千屈菜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滨海地区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千屈菜栽培制定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选地整地、种苗选择、种植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供了科学指导,以下将重点解读其中的关键内容。
首先在选地与整地部分,标准指出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且土壤pH值介于7.0至8.5之间的地块。土壤盐分含量不得超过0.3%,有机质含量需达到或超过1.5%。整地时要求深耕细耙,确保土层疏松,并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作为底肥。
关于种苗选择,标准强调使用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或二年生种苗,苗高应在15-20厘米之间,根系发达完整。同时要求种苗产地应远离污染源,符合相关植物检疫规定。
在种植管理方面,标准建议株行距控制在30×40厘米左右,定植后要及时浇透定根水,并保持土壤湿润。生长期间需根据实际情况追施肥料,通常每月施一次稀薄液肥,以促进植株健康生长。另外还需注意及时中耕除草,防止杂草与千屈菜争夺养分和水分。
病虫害防治是栽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标准提出要采用农业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农业措施包括合理轮作、清洁田园等;化学防治则需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说明用药,避免过量施药造成环境污染。对于常见的叶斑病、蚜虫等病虫害,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此外,标准还对采收时间做出了明确规定,通常在秋季地上部分枯黄后进行采收,采收时要注意保护地下根系不受损伤,以便来年继续生长繁殖。
以上是对《DB13/T 5514-2022滨海泥质盐碱地千屈菜栽培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的深入解读,希望能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实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