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主栽食用菌菌种质量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检测方法及评价规则。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主栽食用菌菌种的质量评价。
Title: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 for Main Cultivated Edible Fungi Strains in Hubei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837-2022 湖北省主栽食用菌菌种质量评价方法》是由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省级地方标准,于2022年正式实施。该标准适用于湖北省内主要栽培的食用菌菌种质量评价,包括香菇、黑木耳、平菇、双孢蘑菇、金针菇、杏鲍菇等品种。本文将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菌种”、“母种”、“原种”、“栽培种”等基本概念。其中,“菌种”是指用于生产食用菌栽培材料的纯培养物;“母种”是通过组织分离或孢子分离获得的第一代纯培养物;“原种”是从母种扩繁得到的第二代纯培养物;“栽培种”则是从原种进一步扩繁而成的第三代纯培养物。这些定义为后续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依据。
二、菌种质量要求
1. 外观特征:菌丝生长均匀、洁白或符合品种特性颜色,无杂菌污染,无霉变现象。这一条强调了菌种外观的重要性,直观反映了菌种的健康状况。生产实践中,如果发现菌种表面有异常斑点或异味,则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查明原因。
2. 生长速度:在适宜条件下,母种每日平均生长量应在1.5cm以上;原种和栽培种则需达到2.0cm以上。此规定确保了菌种具有良好的繁殖能力,能够快速形成产量。实际操作中,可通过观察菌丝覆盖面积的变化来判断其生长速率是否达标。
3. 抗逆性:要求菌种对不良环境因素(如高温、低温、干燥)具备一定耐受力,在特定实验条件下存活率不低于90%。这有助于提高栽培过程中的成活率,减少因外界条件变化导致的损失。
三、检验方法
1. 直接观察法:适用于检查菌种外观质量和是否存在污染情况。具体做法是将样品置于显微镜下放大至适当倍数后仔细查看,必要时还需借助化学试剂辅助识别。
2. 平板培养法:用于测定菌种的生长速度及纯度。取适量待测样品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置于恒温箱内定时测量直径大小,并记录结果。
3. 压力蒸汽灭菌法:针对需要进行高温高压处理的器具设备进行消毒处理,保证整个试验过程处于无菌状态。
四、抽样与判定规则
抽样数量应根据批次大小合理确定,一般情况下每批抽取不少于5个独立包装作为样本。当所有检测项目均符合规定时即可判定为合格产品;若出现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则整批视为不合格品。此外还特别指出对于初次送检未通过的产品允许复检一次,但最终结论仍以首次检验为准。
五、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为了便于管理和追溯,每件商品都必须清晰地标明生产企业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以及生产日期等信息。包装材料应当密封良好且易于开启关闭,避免外界杂质侵入影响产品质量。运输过程中要注意轻拿轻放防止破损泄漏,同时尽量保持低温冷藏环境延长保存期限。
总之,《DB42/T 1837-2022》为湖北省范围内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不仅规范了菌种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各项指标要求,而且也为消费者选购优质产品提供了可靠保障。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该标准执行,共同促进全省乃至全国食用菌行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