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工厂化育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准备、种子处理、基质准备、播种操作、苗期管理及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水稻工厂化育秧生产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Rice Factory Seedling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31/T 38-2021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规范》是由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发布的关于水稻工厂化育秧的技术标准。这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规范的育秧流程,提升水稻的种植效率和产量,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选址与设施要求
标准指出,工厂化育秧基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且水质良好的地方建立。对于育秧大棚,其结构需具备良好的保温性和透气性,并配备自动化的温控系统以确保秧苗生长环境稳定。此外,还要求育秧设施内要设置排水系统,防止积水造成病害。
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直接关系到育秧的成功率。根据标准规定,种子必须经过精选、消毒和催芽等步骤。具体而言,在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筛选,去除杂质和不饱满颗粒;然后使用适宜浓度的药剂对种子进行浸泡处理,以杀灭表面附着的病原菌;最后将种子置于适宜温度下进行催芽,待大部分种子露白时即可准备播种。
播种与管理
播种密度直接影响秧苗的质量。标准建议每平方米播撒一定量的种子,并保证均匀分布。播种后覆盖一层薄土并适当压实,之后喷洒适量水分保持土壤湿润。在秧苗生长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棚内的湿度和温度条件,适时通风换气,避免高温高湿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同时,还需注意控制灌溉量,避免过度浇水引发烂根现象。
病虫害防治
预防为主是病虫害防控的基本原则。标准强调,应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首先,通过合理安排茬口、轮作倒茬等方式打破害虫的生活周期;其次,在发现病虫害初期及时采取物理或生物方法进行治理,如利用天敌昆虫捕杀害虫或者安装防虫网阻止害虫侵入;当病情较为严重时才可谨慎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
收获与贮藏
当秧苗达到预定规格时即可收获。收获后的秧苗应及时运送到指定地点堆放,并尽快移栽至大田中继续生长。如果暂时无法立即移栽,则需妥善保管,确保秧苗不受损伤。贮藏期间要注意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防止出现腐烂等问题。
总之,《DB5331/T 38-2021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规范》为水稻工厂化育秧提供了全面而细致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