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方案编制的原则、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广州市行政区域内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方案的编制工作。
Title:Construction Land Soil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 Part 2: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lution Remediation Plans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01T 102.2—2021《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 第2部分:污染修复方案编制技术规范》是广州市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1.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广州市行政区域内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方案的编制工作。这意味着任何涉及此类土地的修复活动都需遵循此规范。
2. 术语和定义:标准中明确了“污染修复”、“风险管控”等专业术语的具体含义。例如,“污染修复”被定义为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手段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浓度至安全水平的过程。准确理解这些术语对于正确执行修复工作至关重要。
3. 修复目标确定:根据第5.1条,修复目标应基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来设定。这一过程强调了科学性和针对性,确保修复后的土地能够满足后续使用需求。
4. 调查与监测要求:第6章详细规定了在制定修复方案前需要完成的场地调查内容以及长期监测计划。包括但不限于污染物类型、分布特征及其迁移路径等内容。只有充分掌握了现场情况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修复措施。
5. 技术选择原则:在第7章中指出,在挑选具体修复技术时应考虑成本效益比、实施可行性等因素,并优先采用绿色低碳的技术方法。这体现了当前环保理念下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
6. 应急预案编制:鉴于土壤修复过程中可能存在突发状况,标准特别强调了应急预案的重要性(见第8章)。要求事先准备好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形所需的物资设备和技术支持体系。
7. 信息公开机制:最后,在第9章提到关于公众参与的信息公开制度建设。鼓励相关单位主动向周边居民通报项目进展及潜在影响,增强透明度,获得社会广泛认可和支持。
以上仅为部分内容摘录与分析,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具体情况全面考量。希望上述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DB4401T 102.2—2021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