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广州市水系及其附属设施中堤防、水闸、泵站的编码原则、编码结构和编码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广州市范围内堤防、水闸、泵站的信息化管理及相关应用。
Title:Coding Specification for Water System and its Ancillary Facilities in Guangzhou - Part 2: Coding Rules for Dikes, Sluices, and Pumping St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01T 128.2—2021《广州市水系及其附属设施编码规范 第2部分:堤防、水闸、泵站编码规范》是一项专门用于规范广州市内堤防、水闸和泵站等水利设施编码的技术标准。这项标准的实施对于加强广州市水系管理、提升水利工程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点对标准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编码规则的一致性与唯一性
标准中明确指出,所有堤防、水闸和泵站的编码应遵循一致性原则,确保每个设施拥有唯一的编码标识。这意味着无论这些设施位于广州市哪个区域,其编码都必须是独一无二的,避免重复或混淆。这种唯一性不仅有助于提高数据管理效率,还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资源共享。
堤防编码的具体要求
在堤防编码方面,标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堤防类型(如土堤、混凝土堤等)、地理位置信息、建设年份等内容。例如,堤防编码通常由字母与数字组合而成,前缀表示堤防类型,后缀则包含详细的地理位置代码以及建成时间。这样的编码方式能够快速定位某一特定堤防的位置及其基本属性。
水闸编码的特点
对于水闸而言,编码除了需要体现水闸的功能特性外,还需要反映其所在河道名称、闸门数量等基本信息。标准特别强调了编码格式应当简洁明了,并且易于被非专业人士理解。此外,考虑到不同水闸可能承担着不同的防洪排涝任务,因此在编码设计时也需充分考虑其实际用途。
泵站编码的独特之处
泵站编码则侧重于描述泵站的功能定位及其服务范围。标准建议采用层次化的编码结构来表示泵站所处区域、级别及主要功能。比如,可以通过前两位数字表示区划编号,接着两位数字代表泵站等级,最后几位数字用来区分具体的泵站实例。这样的编码体系既保证了编码的科学性,又便于后期维护更新。
数据库建设和维护
为了有效利用上述编码成果,标准还提出了建立统一数据库的要求。该数据库应当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导入导出,同时要定期更新以保持信息准确性。另外,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还需注意保护敏感信息的安全性,防止未经授权访问。
总之,《广州市水系及其附属设施编码规范 第2部分》为全市范围内堤防、水闸、泵站等水利设施提供了标准化的编码方案,这对于促进城市水务系统的现代化管理和长远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通过严格执行这一标准,可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减少人为错误,并为未来的智能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