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欧石竹组培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外植体选择与处理、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炼苗移栽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欧石竹的组培繁殖及其相关技术操作。
Title:Cultivation Protocol for Dianthus superb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129—2022欧石竹组培规程》是黑龙江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欧石竹组织培养的程序和要求。以下对其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在材料选择方面,规程明确指出应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外植体来源。同时要求外植体采集后需立即放入盛有75%酒精的容器中浸泡30秒,并迅速用无菌水冲洗三次。这一过程旨在减少微生物污染风险,确保后续培养的成功率。
关于培养基制备,规程强调使用MS基本培养基,添加6-BA 0.5mg/L、NAA 0.1mg/L以及蔗糖30g/L。培养基pH值应控制在5.8±0.2范围内,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121℃下灭菌20分钟。这些参数的选择基于多年实验数据积累,能够有效促进欧石竹愈伤组织形成与分化。
在接种操作环节,规程要求在超净工作台上完成所有步骤,使用一次性接种工具避免交叉污染。每次接种前需对外植体进行表面消毒处理,通常采用次氯酸钠溶液浸泡8-10分钟后用无菌水清洗5次。此外还建议在培养室内设置温湿度监控装置,保持温度25±2℃、相对湿度60%-70%,光照强度2000-3000lx,每日光照时长12小时。
对于继代培养周期,规程推荐每28天进行一次继代,具体操作包括将原培养瓶内的苗取出分割成若干小株,重新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上继续培养。这种定期更新培养基的方法可以维持细胞活力并防止老化现象发生。
最后,在试管苗移栽阶段,规程提出先经过炼苗处理,即将试管苗置于自然光线下逐渐适应环境变化,之后移植至基质为珍珠岩:蛭石=1:1比例混合的育苗盘中。初期需遮荫保湿,待新根系完全建立后再逐步增加光照强度直至全光栽培。整个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苗情变化,及时补充水分和养分,确保成活率不低于85%。
以上便是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具体解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