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湿生鸢尾栽培的环境条件、种苗选择与处理、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湿生鸢尾的栽培与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etland Ir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2402-2021《湿生鸢尾栽培技术规程》是由浙江省标准化主管部门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这项标准对湿生鸢尾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规范,适用于湿地公园、河道绿化带等环境中的湿生鸢尾种植与管理。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条文1】苗圃选择与整地
标准要求苗圃应选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地方,土壤以壤土或沙壤土为佳,pH值控制在6.0-7.5之间。整地时需深耕细作,施足基肥,确保土壤疏松透气。
解读:这一条文强调了苗圃选址的重要性。适宜的地形和良好的排水灌溉条件可以避免积水导致根系腐烂。合理的土壤酸碱度有利于湿生鸢尾的生长发育。深耕细作则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水保肥能力,为后期栽培奠定基础。
【条文5】定植方法
规定定植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20-30株,定植深度以种球顶部与地面平齐为宜。定植后要浇透定根水,并覆盖稻草或其他覆盖物保湿。
解读:合理的定植密度既能保证植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又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定植深度直接影响成活率,过深可能导致缺氧窒息,过浅则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定根水和覆盖保湿措施有助于促进根系快速恢复吸收功能,提高成活率。
【条文8】田间管理
要求定期除草松土,保持田间清洁无杂草。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辅以适量化肥,每年追肥2-3次。同时注意病虫害防治,及时清除病残体。
解读:良好的田间管理是湿生鸢尾健康生长的关键。除草松土不仅能够减少养分竞争,还能增强土壤通透性。有机肥富含多种营养元素且肥效持久,化肥则能迅速补充特定养分。病虫害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清洁田园减少病原菌基数。
【条文11】采收与留种
规定采收时间为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留种株应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每个种球保留2-3个芽眼。
解读:适时采收可以保证种球的质量和产量。留种株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种球的品质。保留适当数量的芽眼既能保证繁殖系数,又能避免过度消耗母株养分,影响下一年度的生长发育。
以上条文体现了湿生鸢尾栽培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遵循这些规范有助于提高栽培成功率,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