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寒草甸类退化草地修复治理的技术要求、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高寒草甸类退化草地的修复与治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egraded Grassland Restoration and Management - Part 5: Alpine Meadow Typ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4464.5-2021 退化草地修复治理技术规范 第5部分:高寒草甸类》是专门针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寒草甸地区草地退化问题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1. 高寒草甸:海拔在3000米以上,气候寒冷湿润,植被以禾本科、豆科为主的草地类型。
2. 退化草地:由于人为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植被覆盖度减少、土壤侵蚀加剧的状态。
二、修复治理原则
1.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在适宜条件下辅以人工干预措施。
2. 根据不同退化程度采取分级管理,轻度退化以封育为主,重度退化需结合补播、施肥等综合措施。
三、修复治理措施
1. 封育禁牧
- 封育期限不少于3年,期间禁止放牧牲畜进入。
- 设置围栏防止人畜干扰,同时定期巡查维护设施。
2. 补播改良
-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良牧草品种,如垂穗披碱草、早熟禾等。
- 播种前要进行充分整地,确保种子与土壤接触良好。
3. 施肥培肥
- 使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养分含量。
- 每公顷施用量控制在2000-3000公斤之间,避免过量造成环境污染。
4. 灌溉补水
- 在干旱季节适当补充水分,但要注意节约用水。
- 可采用滴灌或喷灌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四、监测评估
1. 定期开展草地植被覆盖度、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调查。
2. 对比修复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评价治理效果。
3.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后续管理方案。
五、注意事项
1. 在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
2.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增强群众参与意识,共同维护生态安全。
3. 注意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上述措施的有效落实,可以逐步恢复高寒草甸地区的生态功能,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