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新疆山地草甸类退化草地修复治理的技术要求,包括调查与评估、修复措施、植被重建、管护与监测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山地草甸类退化草地的修复治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egraded Grassland Restoration and Management Part 4: Alpine Meadow Typ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4464.4-2021 退化草地修复治理技术规范 第4部分:山地草甸类》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主要为山地草甸类退化草地的修复治理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指导。以下对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解读:
一、土壤改良措施
标准中指出,在进行山地草甸类退化草地修复时,应首先开展土壤改良工作。这包括清除杂草和石块,深耕土壤至30厘米以上,并结合施用有机肥或生物菌剂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例如,每公顷可施用腐熟的农家肥20吨或商品有机肥3吨,同时配合使用微生物肥料以促进植物根系发育。
二、植被恢复方法
对于植被恢复,标准推荐采用播种与栽植相结合的方式。在播种方面,建议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良牧草品种,如垂穗披碱草、老芒麦等。播种量一般控制在每公顷15公斤左右,播深保持在1-2厘米之间。而栽植则侧重于种植灌木和耐寒性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如沙棘、高山柳等,栽植密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需保证合理的间距以利于后期生长。
三、管护措施
完成初步修复后,还需采取一系列管护措施确保效果持久稳定。其中包括设置围栏防止牲畜进入破坏新生植被;定期修剪过高的草丛,避免影响下层幼苗的光照;以及适时灌溉补充水分,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增加浇水频率。此外,还应当密切关注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物理、化学或生物手段加以防治。
四、监测评估体系
为了科学评价修复成果,标准建立了完善的监测评估体系。要求每隔两年对修复区域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记录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这些指标涵盖地上生物量、土壤含水量、植被覆盖度等多个方面。通过对比分析原始数据与当前状况之间的差异,可以判断出整个修复过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进而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DB65/T 4464.4-2021》不仅明确了山地草甸类退化草地修复的具体步骤和技术要点,而且强调了长期管理的重要性,这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土地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