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智力障碍儿童康复精细动作训练的基本要求、评估方法、训练目标、训练内容及实施流程。本文件适用于智力障碍儿童的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学校及相关从业人员进行精细动作训练。
Title:Specification for Fine Motor Training of Children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3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07T 006-2022智力障碍儿童康复精细动作训练规范》是针对智力障碍儿童制定的一项地方性技术规范,旨在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帮助他们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下将从几个关键部分对规范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中明确指出“精细动作”是指手部小肌肉群协调完成的复杂动作。这一定义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确保了训练内容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例如,对于握笔写字这样的日常行为,就需要精确的手指控制能力和手腕灵活性。
其次,在训练原则部分强调了个体化、循序渐进以及趣味性的原则。这意味着每个孩子的训练计划都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量身定制,并且要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推进,同时采用游戏等方式增加孩子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初期可以使用大块积木让儿童练习抓取,随着能力提高再过渡到更小或形状各异的物体上。
此外,关于评估与调整机制也非常重要。该标准要求定期对受训者的进步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及时调整个体化的康复方案。这不仅有助于跟踪疗效,还能保证训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例如,在每次课程结束后都要记录下哪些动作完成得好,哪些还需要加强,并据此修改下周的教学重点。
最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家庭支持系统建设的内容。规范鼓励家长参与到整个康复过程中来,通过培训掌握基本的指导方法,在家中也能继续对孩子进行巩固练习。这样既能延长学习时间,又能营造出更加自然的学习环境,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总之,《DB3407T 006-2022》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智力障碍儿童康复体系框架,它不仅涵盖了理论指导,还给出了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指南,对于推动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