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鳞副泥鳅人工繁育的技术要求,包括亲鱼选择、催产孵化、鱼苗培育及病害防控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大鳞副泥鳅的人工繁育生产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tificial Breeding of Parasilurus argyrop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565-2022 大鳞副泥鳅人工繁育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大鳞副泥鳅人工繁育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亲本选择与培育
标准要求亲本需来源于健康无病害的养殖群体,且年龄应在2龄以上。亲本培育池应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水温控制在20℃至28℃之间,pH值维持在7.0到8.5范围内。此外,饲料投喂要均衡,确保亲本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以支持繁殖活动。
2. 繁殖环境准备
繁殖前需对孵化池进行全面消毒处理,并铺设适宜大小的砂石作为产卵附着物。水体溶解氧浓度不得低于5mg/L,同时要保证充足的光照时间,促进亲本性腺发育成熟。
3. 催产与孵化
催产剂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准确,通常采用肌肉注射方式给药。雌雄比例建议为1:1或1:1.5,在自然条件下当水温上升至24℃左右即可开始放苗。孵化期间要密切关注水温变化,及时调整换水量,防止缺氧现象发生。
4. 幼苗管理
刚孵化出的仔鱼非常脆弱,初期投喂微细藻类或者蛋黄浆等易消化的食物。随着日龄增长逐渐过渡到配合饲料,注意控制投饵量避免污染水质。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氨氮、亚硝酸盐等,一旦超标立即采取措施改善。
5. 疾病防控
在整个繁育过程中要加强日常巡查工作,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隔离治疗。预防为主,合理轮换用药,减少抗生素滥用,建立完善的档案记录制度以便追溯溯源。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规定,可以有效提高大鳞副泥鳅的人工繁育成功率,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