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利工程中生态护坡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的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各类水利工程的生态护坡建设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Slope Protection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技术规范》(DB41/T 2231-2022)是河南省发布的关于水利工程生态护坡的技术标准。该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水利工程中生态护坡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工作,以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生态护坡”的概念,即采用植物为主,结合工程措施对水利工程边坡进行防护的一种新型护坡方式。这一定义强调了生态护坡的核心在于植物与工程措施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二、基本规定
在基本规定部分,标准要求生态护坡设计应遵循安全性、生态性、经济性和美观性的原则。这意味着在设计阶段不仅要确保边坡的稳定性,还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环境、成本控制以及整体景观效果。同时,设计文件必须包括详细的施工图纸和技术说明,以便施工单位能够准确理解和执行。
三、设计要求
对于设计的具体要求,标准指出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并合理配置植物群落结构。例如,在干旱地区可以选择耐旱性强的草本植物,在湿润地区则可以适当增加灌木的比例。此外,还应对坡面进行必要的平整处理,确保植物根系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四、施工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标准强调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首先,所有用于生态护坡的材料都必须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并且需要经过严格的检验才能投入使用。其次,在种植植物时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操作,保证植株间距均匀,避免出现过密或过稀的情况。最后,在完成初步施工后还需定期维护保养,及时修剪枯萎枝叶,防治病虫害发生。
五、验收标准
关于验收环节,标准提出了明确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检查是否按照设计方案完成了全部工程内容;二是评估植被覆盖率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三是检测坡体稳定状况是否良好;四是听取用户反馈意见并记录存档。只有当以上四项指标均达标时方可视为合格项目。
六、后期管理
最后,在后期管理方面,标准建议建立长期监测机制,定期收集数据并分析结果,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同时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来提高管理水平,比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控等。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技术规范》(DB41/T 2231-2022)为推动河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水利工程生态护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它不仅促进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也为今后类似项目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