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杀菌剂防治芦笋茎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方法、试验条件、调查内容及防效计算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评价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治效果及相关研究。
Title:Pesticide - Field Efficacy Test Criteria - Part 7: Fungicides for the Control of Asparagus Stem Bligh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128.7-2021《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第7部分:杀菌剂防治芦笋茎枯病》是江西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杀菌剂防治芦笋茎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方法。以下为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试验设计
- 试验地选择:要求试验地具有代表性,土壤、气候等条件应与实际种植环境一致。同时需保证试验地均匀性,避免地形、肥力等因素对结果造成干扰。
- 小区设置:小区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重复次数不少于4次。小区之间应设置保护行,防止边缘效应影响试验结果。
2. 试验处理
- 药剂浓度:根据药剂说明书推荐剂量进行设置,通常包括多个浓度梯度,以确定最佳使用量。空白对照和阳性对照必不可少。
- 施药方式:明确喷雾、泼浇等方式,并确保施药设备精确计量,保证各处理组施药量一致。
3. 调查与记载
- 调查时间:从施药后第3天开始调查,之后每隔5至7天调查一次,直至病害发展稳定或收获期结束。
- 病情指数计算:采用国际通用公式计算病情指数,即(∑(病级×各级株数)/(调查总株数×最高病级))×100。通过病情指数评估药剂效果。
4. 数据统计分析
- 使用方差分析法对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进行检验,若达到显著水平,则进一步做多重比较,如Duncan新复极差法,以确定各处理的实际差异。
5. 试验报告撰写
- 报告中应包含试验目的、地点、时间、设计、方法、结果及结论等内容。特别强调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杀菌剂登记注册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内容基于标准中的关键条款展开,旨在指导科研人员规范开展杀菌剂防治芦笋茎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