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江西省雷电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认定原则、程序和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行政区域内雷电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认定与管理工作。
Title:Criteria for Identification of Key Units for Lightning Disaster Prevention DB36T 1488-2021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488-2021《雷电灾害防御重点单位认定规范》是江西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雷电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认定工作。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认定范围与原则
标准明确指出,雷电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是指在本地区遭受雷击后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社会影响的单位。这些单位包括但不限于易燃易爆场所、高层建筑、通信设施、电力设施等。认定时应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原则,确保认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认定条件
标准中列出了多项具体条件用于判定是否为雷电灾害防御重点单位。例如:
- 易燃易爆场所:这类场所因存放或使用易燃易爆物品,一旦发生雷击事故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凡是有此类物质存储和使用的单位均需考虑其雷电防护措施。
- 高层建筑:高度超过一定标准的建筑物由于体积大、导电性强,容易成为雷击目标。对于这类建筑,除了基本防雷装置外还需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 通信设施:现代通讯网络覆盖广泛且复杂,一旦遭到破坏将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为此,通信基站、数据中心等重要节点必须按照高标准设计安装防雷设备,并定期维护检查。
防护要求
针对不同类型的雷电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标准提出了相应的防护要求。比如:
- 对于易燃易爆场所,除了常规避雷针、接地网等设施外,还要求设置独立的静电消除装置,并配备完善的消防应急预案;
- 在高层建筑方面,则强调了内外部全面覆盖的立体化防雷体系,包括屋顶接闪器、外墙屏蔽层以及内部线路保护措施;
- 至于通信设施,则特别注重信号传输线路的绝缘处理及冗余备份机制,同时建立快速响应的专业维修队伍。
监督管理
最后,标准还规定了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辖区内雷电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监督管理力度,定期开展监督检查活动,及时发现并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此外,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研发新型高效的防雷技术产品和服务模式,共同提高全社会抵御雷电灾害的能力水平。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雷电灾害防御重点单位认定规范》不仅明确了哪些单位属于高风险范畴,而且给出了具体的防范对策指导思想,这对于有效减少雷电灾害带来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