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原则、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控制及评价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深圳市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与管理,为学校社会工作者提供指导和服务规范。
Title:Guidelines for School Social Work Servi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8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指南》(DB4403/T 210-2021)是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指导性技术文件,旨在规范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流程和要求。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该标准明确界定了“学校社会工作”这一概念,即在学校环境中,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和技术,帮助学生解决个人、家庭及社区层面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理解这一定义有助于把握学校社会工作的核心任务和服务对象。
服务原则
标准强调了尊重、保密、非评判性和参与性四个基本原则。例如,“尊重”意味着要充分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与尊严;“保密”则要求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严格保护学生的隐私信息。这些原则是开展有效服务的基础,确保服务过程中的伦理合规性。
服务内容
标准详细列出了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健康教育、学业辅导、人际关系调适等。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部分,要求社会工作者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并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这对于预防校园欺凌、自杀等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服务流程
明确了从需求评估到效果评估的完整服务流程。需求评估阶段需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需求;实施阶段应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服务计划;最后的效果评估不仅要考量短期成效,还需关注长期影响。这种系统化的流程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
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服务的质量,标准提出了定期培训、督导制度以及绩效考核机制。社会工作者需接受持续的专业培训以保持知识更新,同时接受资深同行或专家的监督指导,确保服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此外,还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来衡量服务成果。
以上是对《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指南》中关键条款的深入解析。遵循这些规定不仅能够提升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水平,更能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学习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