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灾害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原则、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控制及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在灾害预防、应急响应和灾后恢复过程中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机构和个人。
Title: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Services in Disast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灾害社会工作服务指南》(DB4403/T 211-2021)是由深圳市发布的指导性技术文件,旨在规范灾害社会工作的服务流程和服务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灾害社会工作服务”的概念,即在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发生后,由专业社会工作者提供的心理支持、资源链接、社区重建等综合服务。这一定义强调了服务的专业性和综合性,为后续的服务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服务原则
标准提出了灾害社会工作服务应遵循的原则,包括以人为本、及时响应、资源整合、持续跟进等。其中,“以人为本”要求服务始终以受灾群众的需求为中心,确保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及时响应”则强调在灾害发生后的黄金时间内迅速介入,减少次生灾害的影响。
服务流程
标准详细规定了灾害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评估、服务计划制定、服务实施、效果评估四个阶段。在需求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受灾群众的心理状态和社会支持网络;在服务计划制定阶段,则需根据评估结果设计个性化的服务方案。
服务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服务的质量,标准特别强调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这包括建立服务记录制度,定期对服务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以及开展内部培训和外部评审。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服务的专业水平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社会工作者能力要求
对于从事灾害社会工作的人员,标准设定了基本的能力要求,如具备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知识,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此外,还鼓励社会工作者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以上是《灾害社会工作服务指南》(DB4403/T 211-2021)中部分重要内容的解读,希望能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