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罗非鱼稻田养殖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要求、养殖准备、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控、收获与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红罗非鱼在稻田中的生态综合养殖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ed Tilapia Rice Field Aquacul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2410-2021《红罗非鱼稻田养殖技术规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红罗非鱼在稻田中养殖的技术标准。以下选取其中一些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选址与稻田改造
标准内容: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地方,要求稻田的保水性能良好,能保持水深在30cm以上。
解读:这一规定强调了水源和排水系统的重要性,确保红罗非鱼能够在适宜的水环境中生长。良好的保水性能有助于维持稳定的水质环境,这对于鱼类健康至关重要。
放养前准备
标准内容:放养前需对稻田进行全面消毒处理,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药物进行清塘消毒,剂量为每亩稻田使用生石灰75kg或者漂白粉10kg。
解读:消毒是为了消灭病原体和有害生物,防止疾病传播给红罗非鱼。不同药物的选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但必须严格按照推荐剂量操作,以避免对鱼苗造成伤害。
鱼种选择与放养密度
标准内容:选用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鱼种作为放养对象,每亩稻田放养规格为5cm左右的鱼种800-1000尾。
解读:健康的鱼种是成功养殖的基础,选择时要注意观察鱼体颜色是否正常、鳞片是否紧密以及活动状态如何。合理的放养密度既能充分利用稻田空间资源,又有利于红罗非鱼的健康成长。
日常管理
标准内容:定期巡塘检查,观察鱼群动态及水质变化情况;适时调整饲料投喂量,保证饵料新鲜且适口。
解读:日常巡查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如缺氧、病害等情况。合理调整饲料投喂量不仅能够促进鱼类生长,还能减少浪费,降低养殖成本。
病害防治
标准内容:建立完善的病害防控体系,一旦发现异常现象立即采取措施,并记录相关数据以便分析原因。
解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通过建立健全的病害防控机制,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同时,详细记录每次处理过程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管理水平。
以上是对DB45/T 2410-2021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剖析,希望对从事红罗非鱼稻田养殖的朋友有所帮助。遵循这些科学合理的指导原则,将有助于实现高效优质的养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