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沧江红米栽培的产地环境、种子准备、播种育秧、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普洱市行政区域内沧江红米的栽培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angjiang Red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沧江红米栽培技术规程》(DB5333T 24—2021)是云南省针对沧江地区红米种植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部分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栽培环境要求
标准明确指出,红米栽培应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且无污染的地块。pH值应在6.0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这一要求确保了土壤具备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红米的健康生长提供了基础保障。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推荐使用经过审定并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质红米品种。在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精选,剔除病斑粒、虫蚀粒及杂质,并采用温汤浸种法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和抗逆性。
播种时间与密度
根据气候特点,建议春播时间为3月中旬至4月上旬,秋播则为8月中下旬至9月初。合理密植对于产量至关重要,一般每亩种植密度控制在2万株左右,行距保持在20厘米左右。
施肥管理
肥料施用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基肥以农家肥为主,配合适量磷钾肥;拔节期和抽穗扬花期分别追施一次复合肥,确保养分供应均衡。
病虫害防治
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定期巡查田间情况,及时清除杂草和病残体。在病虫害高发季节,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洒,但要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的规定。
收获与贮藏
当稻谷籽粒达到九成以上成熟时即可开始收获。收割后应及时晾晒至含水量低于13%,入库前需进行清选分级处理,避免因湿度过高导致霉变等问题。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中关于栽培环境、品种选择、播种管理、施肥策略以及后期管理等多方面的核心要点。遵循这些规范操作,能够有效提升沧江红米的品质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