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无为草龟稻田养殖的环境条件、养殖准备、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行政区域内无为草龟的稻田生态养殖。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ice Paddy Cultivation of Wuwei Grass Turtle (Geoemyda japonica) with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农产品地理标志 无为草龟稻田养殖技术规程》(DB3402/T 20-2021)是针对安徽省无为市特有的草龟稻田养殖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一、范围与术语
该标准适用于无为市行政区域内,利用稻田环境开展草龟生态养殖的全过程。标准中明确了“稻田养殖”是指在稻田内构建适合草龟生长的小环境,实现稻谷与草龟共生的综合种养模式。这一定义强调了稻田不仅是种植水稻的场所,更是草龟栖息繁衍的空间,体现了生态农业的理念。
二、场地选择与设施搭建
标准要求养殖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水质良好且无污染的稻田。具体来说,稻田的土壤pH值应在6.5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此外,稻田四周需设置防逃设施,高度不低于60厘米,并在田埂上开挖环形水沟,宽度不少于1米,深度保持在50厘米左右。这些措施旨在确保草龟不会逃脱,同时为其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三、苗种放养
苗种放养前需对稻田进行全面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生石灰清塘和漂白粉泼洒。标准建议每亩稻田放养规格为100克左右的草龟苗种800至1000只。放养时要注意苗种质量,选择健康无病、活力强的个体。同时,放养前要进行试水,确认稻田水质符合放养条件后方可正式放养。
四、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是保证草龟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标准规定每日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草龟活动情况及水质变化。投喂饲料以植物性为主,如新鲜蔬菜、水草等,辅以适量动物性饲料,如鱼虾贝类。投喂量根据季节、天气和草龟摄食状况灵活调整,一般控制在草龟体重的5%-10%之间。同时,定期检测水质指标,保持溶解氧在4毫克/升以上,氨氮浓度低于0.2毫克/升。
五、疾病防控
疾病防控是稻田养殖成功的重要保障。标准提倡采用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科学管理减少疾病发生。一旦发现病害,应及时隔离病龟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碘制剂或氯制剂进行水体消毒,以及投喂抗菌药物等。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药物使用都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禁使用违禁药品。
六、收获与销售
草龟达到商品规格后即可收获上市。标准建议采用人工捕捉的方式进行捕捞,避免机械损伤影响产品质量。捕捞后的草龟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销售过程中要建立完整的追溯体系,记录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信息,以便消费者查询。
综上所述,《农产品地理标志 无为草龟稻田养殖技术规程》(DB3402/T 20-2021)为无为市稻田草龟养殖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不仅可以提高草龟的养殖效益,还能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