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内蒙古西部黄土丘陵区基于遥感数据的土壤水蚀简易计算的技术流程、参数选取与计算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西部黄土丘陵区土壤水蚀的监测与评估。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imple Calculation of Soil Water Erosion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Data in the Loess Hilly Area of Western Inner Mongoli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470—2021 内蒙古西部黄土丘陵区基于遥感数据的土壤水蚀简易计算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内蒙古西部黄土丘陵区制定的技术标准,旨在通过遥感技术简化土壤水蚀量的计算过程。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析。
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黄土丘陵区,包括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等地区的土壤水蚀量估算工作。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区域和边界条件,确保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技术原理
标准中提到利用遥感影像获取地表信息,并结合降雨量、植被覆盖度等参数来评估土壤侵蚀程度。例如,在第4.2节中指出,需采用多时相Landsat系列卫星图像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以反映不同时间段内的生态恢复或退化趋势。
数据处理流程
在第5章关于数据预处理部分强调了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 图像校正:确保所有遥感数据经过几何纠正和平场处理;
- 特征提取:基于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计算植被覆盖率;
- 参数设置:确定研究区域内平均年降水量及最大暴雨强度。
计算模型
标准提出了一个基于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改进而来的简易算法模型。具体而言,在第6章里详细描述了如何将上述遥感获取的信息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
\\[ A = R \\times K \\times LS \\times C \\times P \\]
其中A代表预测的土壤侵蚀量;R为降雨侵蚀力因子;K表示土壤可蚀性系数;LS是坡长与坡度因子;C指作物管理因子;P则是支持实践因子。
实施要求
对于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第7章所述,要求技术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关资格证书才能开展工作。同时建议每两年更新一次基础数据库,保证信息最新最准确。
结论
本标准不仅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的方法来监测黄土丘陵区土壤水蚀状况,还促进了遥感技术在我国农业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推广。它对于指导当地农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