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引调水工程中隧洞监测的技术要求、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及数据处理和分析。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引调水工程隧洞的建设和运营管理过程中的监测工作。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Monitoring of Water Diversion Tunnel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938-2021《引调水隧洞监测技术导则》是北京市地方标准,适用于引调水工程中隧洞的施工期和运行期监测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监测项目:标准明确指出,引调水隧洞的监测项目应包括地质条件监测、支护结构状态监测以及环境影响监测三大类。其中地质条件监测需关注围岩变形、地下水位变化等;支护结构状态监测则需对衬砌裂缝宽度、钢筋应力等进行重点监控;而环境影响监测主要涉及地表沉降及周边建筑物稳定性评估。
2. 监测频率与时间安排:在施工期间,建议初期每7天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随着施工进度加快可适当延长至15天一次。进入运营阶段后,常规监测周期为每月至少一次,并根据实际需要增加临时检测次数。对于特殊情况下如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前后应及时开展专项检查。
3. 数据记录与分析方法:所有测量数据必须完整准确地记录下来并及时整理归档。数据分析时应采用统计学原理结合数值模拟技术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当发现异常情况时,要立即采取措施查明原因并制定相应处理方案上报主管部门备案。
4. 安全预警机制建立:为了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在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基础上还需设立专门的安全预警系统。一旦监测指标超过设定阈值即触发警报,相关部门需迅速响应处置潜在风险点。
5. 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鼓励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从现场采集到远程监控全过程自动化操作。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有效减少人为误差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重点条款解析,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以满足不同项目的特定需求。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