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水质数据库的表结构设计要求、数据字段定义及存储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水质监测与管理相关单位的数据处理和信息系统建设。
Title:Water Quality Database Table Struc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48-2021《水质数据库表结构》是北京市地方标准,规定了水质数据库的表结构设计要求。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数据库的基本组成:该标准明确了水质数据库应包含监测点信息、监测项目、监测数据和质量控制等基本组成部分。这些部分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水质数据库体系。
2. 监测点信息表:此表用于记录每个监测点的具体信息,如地理位置、经纬度、海拔高度以及所属水体类型等。确保每个监测点都有唯一的标识符,并且所有相关信息都准确无误地录入系统中。
3. 监测项目表:定义了需要检测的各项水质参数及其单位、测量方法等内容。对于每种监测项目都应当有明确的标准限值,并且定期更新以反映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进步。
4. 监测数据表:记录每次实际采样分析得到的结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仅要保存数值本身,还应该包括采样时间、天气状况等因素影响下的附加说明信息。此外,在存储过程中要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数据丢失或篡改。
5. 质量控制表: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这包括但不限于设置对照样、空白样等校验手段;定期开展仪器设备校准维护工作;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等等。
6. 数据交换接口规范:为实现不同机构间的数据共享交流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框架。通过遵循这一规范可以有效避免因格式差异导致的信息丢失问题,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跨区域合作研究项目的顺利实施。
以上就是关于DB11T 248-2021《水质数据库表结构》中一些关键内容的简要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来构建高质量的水质监测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