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板用预制底板的交付要求、质量检验、包装、运输和储存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板用预制底板的生产、验收及交付过程。
Title:Delivery Specification for Prefabricated Bottom Plates of Composite Slabs in Assembled Buildings - Part 1: Prefabricated Bottom Plat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5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8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 5118T 20.1—2021《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交付规范 第1部分:叠合板用预制底板》是一部专门针对叠合板用预制底板的生产和交付标准。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叠合板用预制底板”的定义,即用于与现浇混凝土结合形成整体受力结构的预制混凝土板。这一定义明确了该部件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功能定位。
材料要求
预制底板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包括水泥、骨料、钢筋等。特别强调了对原材料质量的严格控制,以确保最终产品的性能稳定。
技术要求
1. 外观质量:预制底板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明显裂纹或气孔。任何影响使用安全性的缺陷都不得存在。
2. 尺寸允许偏差:规定了长度、宽度、厚度等方面的允许偏差范围,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安装精度。
3. 承载能力:根据设计荷载计算结果,预制底板需满足相应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生产过程控制
生产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检验、生产流程监控以及成品检测等环节。此外,还要求生产企业具备必要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人员。
运输与储存
对于运输方式的选择及途中保护措施作出了具体指导,比如采用专用运输车辆,并采取防雨、防晒等防护手段;在储存场地内应分类堆放整齐,并做好标识工作。
检验规则
规定了出厂检验项目及抽样方法等内容,确保每批次产品都能得到有效验证。同时指出当出现不合格情况时应该如何处理,包括返工或者报废等措施。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最后还涉及到了关于标志内容(如型号规格、执行标准号等)、包装形式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方便用户正确使用并妥善保管这些重要构件。
以上是对DB 5118T 20.1—2021中关键部分的深入解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发挥其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