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成都市城市公园的分类、分级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成都市行政区域内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Classification and Grading of Urban Park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城市公园分类分级管理规范》DB5101T 135—2021 是四川省成都市为提升城市公园管理水平制定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首要内容是关于公园分类,标准将城市公园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和游园四大类。其中,综合公园需满足服务半径4公里或覆盖常住人口50万以上的要求;社区公园的服务半径为0.5至1公里,应服务于周边居民日常休闲需求;专类公园则包括儿童公园、体育公园等特定功能类型;游园则是面积较小、分布广泛的绿地空间。
在分级管理方面,标准规定公园应根据规模、设施完善程度和服务能力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一级公园需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多样化的服务项目以及较高的景观品质;二级公园则要求基本设施齐全,能够提供基础性服务;三级公园以满足居民基本休闲需求为主。
标准还特别强调了公园的安全管理要求。所有公园都必须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对于有水域的公园,应当设立防护栏杆并定期巡查水体安全状况。此外,公园内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不得开展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活动。
另外,关于环境卫生管理,标准提出公园应保持整洁有序,垃圾箱布局合理且标识清晰,每日清扫次数不少于两次。公厕应保持干净卫生,定期消毒。对于大型节庆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应及时清理,避免长时间堆积影响环境。
最后,标准对公园内的绿化养护提出了具体要求。绿化植物应定期修剪整形,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草坪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翻新,乔木和灌木需每年施肥一次,病虫害防治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这些条文构成了城市公园规范化管理的基本框架,为提升公园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