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牦牛体况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方法、评分标准及应用。本文件适用于牦牛养殖过程中体况评价及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Yak Body Condition Sco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32T 70—2021《牦牛体况评价技术规程》是四川省地方标准,为科学评估牦牛的体况提供了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明确指出体况是指通过观察和触诊来判断牦牛脂肪储存量及肌肉发育情况的状态。这一定义为后续的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确保了评价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其次,在评价方法中,标准强调了综合评估的重要性。评价人员需要结合牦牛的背膘厚度、尾根部脂肪沉积情况以及肋骨区域的触摸感受来进行全面分析。例如,当用手轻压牦牛背部时,能够感受到适量脂肪覆盖表明其体况良好。
再者,关于评分标准,标准设定了从1到5的五个等级。其中,1级表示极度消瘦,几乎看不到任何脂肪层;而5级则代表肥胖状态,脂肪堆积明显。每个等级都有具体的描述和对应的特征,如3级代表正常体况,表现为适度的脂肪覆盖且无明显凹陷或隆起。
此外,标准还特别提到定期监测的重要性,建议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体况评估,以便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这对于维持牦牛健康和提高生产性能至关重要。
最后,标准鼓励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辅助评价过程,比如使用超声波设备测量背膘厚度等,以提升评估的精确度和效率。这不仅有助于更准确地掌握牦牛的实际状况,也为精细化养殖提供了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牦牛体况评价技术规程》DB5132T 70—2021通过详细的条款规定,为牦牛体况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对于促进牦牛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