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软枣猕猴桃组培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外植体选择与消毒、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炼苗移栽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软枣猕猴桃的组培育苗生产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issue Culture Seedling of Actinidia argut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553-2021软枣猕猴桃组培育苗技术规程》是由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省级地方标准,该标准对软枣猕猴桃的组培育苗过程进行了系统规范,为提高软枣猕猴桃种苗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持。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中明确指出,“外植体”是指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植物材料,通常取自植物的茎尖、叶片等部位。“继代培养”则是指将初次培养成功的外植体或其分化出的芽、根等进一步扩大繁殖的过程。这些基础概念的界定有助于从业者准确理解后续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
其次,在“环境条件”章节中规定了实验室的基本设施配置及环境参数。例如,要求光照强度保持在2000-3000勒克斯之间,并且需要配备人工气候室以模拟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此外还强调了无菌操作的重要性,所有实验器材均需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避免污染影响培养效果。
再者,在“培养基配制”方面,标准给出了具体的配方建议。如MS基本培养基结合适宜浓度的植物激素(如6-BA、NAA)能够有效促进软枣猕猴桃愈伤组织形成与分化。同时提醒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比例添加各类营养成分,确保培养基的pH值稳定在5.8左右。
另外,“接种与培养”环节也设置了严格的操作指南。包括对外植体的选择标准、消毒程序以及初次接种密度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特别是对于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时间,标准指出可以采用70%酒精浸泡30秒后接续0.1%升汞液处理10分钟的方法,既保证了消毒效果又能减少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最后,在“壮苗移栽”阶段,标准提出了一系列管理措施。比如当幼苗长至4-6厘米时即可考虑转入温室进行驯化,此时应逐步降低培养基中的激素水平并增加基质含水量,帮助植株适应自然环境。同时建议定期喷施叶面肥,增强苗木抗逆性,为最终定植打下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DB21/T 3553-2021软枣猕猴桃组培育苗技术规程》通过细化每一个关键步骤的技术指标,为从事软枣猕猴桃组培育苗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了科学依据。遵循此标准不仅能够提升种苗质量,还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