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丹东栗栽培的园地选择、栽植技术、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丹东栗的栽培与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andong Chestnu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1897-2021《丹东栗栽培技术规程》是辽宁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丹东栗的栽培管理,提高其产量和品质。以下从标准中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一、苗木选择与定植
标准指出,应选用经过检疫合格的一年生或二年生优质嫁接苗。苗木高度需达到60厘米以上,地径不少于0.8厘米,且具有3个以上分枝。定植时间宜在春季土壤解冻后至芽萌动前完成。株行距一般为4米×5米,每公顷种植550株左右。强调了苗木质量对成活率的重要性以及适宜的定植时期对幼树生长的促进作用。
二、肥水管理
要求每年秋季施基肥一次,以有机肥为主,每株施用量不少于50公斤。结合春季追肥两次,分别在萌芽期和果实膨大期进行,氮磷钾比例为1:1:1。灌水则根据土壤墒情确定,特别是在开花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要保证充足水分供应。这体现了平衡施肥与合理灌溉对于提升栗子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意义。
三、整形修剪
提倡采用自然开心形树冠结构。幼树期重点培养主干和骨干枝,控制侧枝数量;盛果期通过疏除过密枝、病虫枝维持良好通风透光条件。冬季修剪应在落叶后至翌春萌芽前进行,夏季修剪主要是摘心抹芽,减少养分消耗。此规定有助于构建高效树体结构,延长经济寿命。
四、病虫害防治
明确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辅助的原则。定期清理果园杂草枯枝,增强抗逆性;适时喷洒石硫合剂等无公害药剂预防病害发生;针对主要害虫如栗实象甲、金龟子等制定针对性措施。强调了综合防控策略能够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量,保障产品安全。
五、采收贮藏
推荐手工采摘方式,避免机械损伤。果实采收后立即运往阴凉处摊晾,防止发热霉变。短期储存温度控制在0℃-5℃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范围内。长期保存可采用低温气调法,确保商品价值不受损。这些细节处理有利于保持果实新鲜度,延长销售周期。
综上所述,《丹东栗栽培技术规程》从多个环节提供了科学指导,从业者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才能实现丹东栗产业可持续发展。